闰土的叉 编辑| 闰土的叉 最近这段时间印度在华问题上可以说是十分活跃,前不久因为“高志凯线”引发热议后,印度干脆直接放出话: 要和中国永久划定边界线。 不仅如此北京实盘配资平台,印度还拿出了具体的“四步走”计划,这可是十多年来头一遭。 这份在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抛出的提议,像一颗石子激起层层回响,一时间舆论哗然四起。 其实整件事的表面清晰直接,前不久印度防长辛格当着所有人的面正式提出了一个旨在永久解决边境问题的方案。 可以说这是新德里高层十多年来,第一次把“划界”这个词如此公开地摆上台面。 他们很聪明,提议的焦点主要放在了2020年冲突最激烈的中印边境西段,暂时避开了更为棘手、涉及藏南的东段。
似乎从表面上来看这像一个务实的、想要解决问题的姿态。 但实际上,印度防长这就是在打着“划分边境”的名义给中国下套,想让中国承认所主张的非法国界。 如此一来印度就能顺理成章直接拿走藏南地区的管理权,然后如果中国不同意印度就直接把“不和平”的黑锅甩在中方身上,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只不过对于印度这样的小心思,中国的反应就是一口沉稳的古钟,只发出了低沉的回响。 中方的表态滴水不漏,愿意通过现有机制保持沟通,共同维护边境和平。 翻译过来就是“你的诉求和想法我们听到了,知道了,但别指望我们跟着你的节奏起舞。”可以说对“加速谈判”的呼吁,中方并未承诺。 更有趣的是印度外交场的“双簧戏”也同样在进行着。
外长苏杰生前脚刚对美国媒体说,印度不愿在中美间“选边站”,要稳定对华关系,后脚就对国内和周边小国放狠话,宣称要准备好抗衡中国,这种矛盾的信号,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而对于苏杰生这样的双簧行为,有人分析说印度此举纯属无奈之下的战术调整,简单说就是打不动了,想喘口气歇歇脚。 实际上一直以来,印度所面临着同时应对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两线压力,这在军事上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尤其是在经历了几次边境对峙和冲突后,新德里清醒地认识到解放军的现代化作战体系,不是印军靠着几款“万国牌”装备就能硬撼的。 此前也有有消息提到,在过往的冲突中印军已经领教了双方在体系化作战能力上的差距。 与其在西线与一个强大的对手持续消耗,不如先稳住阵脚,把宝贵的军事资源和战略重心,转向他们更有把握的印巴方向。
从这个角度看,辛格的提议就像一个拳击手在中场休息时的主动示好,他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朋友,而是为了赢得喘息时间,好让下一记重拳能更精准地打向另一个对手。 然而硬币总有另一面,更具批判性的声音认为,印度这根本不是什么善意,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这个圈套的逻辑是这样的“印度抛出一个看似合理的“划界”提议,引诱中国坐上谈判桌。”
正如之前所讲,一旦谈判开启,印度的真实目的就会浮出水面。 他们会要求中国承认包括“麦克马洪线”在内的、由历史遗留下来的非法边界线。 这等于让中国用白纸黑字,去承认印度对藏南等大片争议领土的非法侵占,这杯有色有味的“毒酒”我们怎么看不出来呢?
印度想的很简单,要是中国答应印度就一劳永逸地固化了侵占成果,如果中国拒绝,那正中下怀。 新德里就可以立刻调转枪口,向全世界哭诉: “看,不是我不想和平,是中方拒绝谈判!” 瞬间就能把破坏边境和平的责任,甩得一干二净。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提议出台前,中国学者高志凯就用“恒河划线”的比喻(如果印度能以喜马拉雅山脉分水岭为界,那中国也能以恒河流域为界)在外网引发热议。 这恰恰是对印度领土主张的有力反击,这一说法在外媒大肆报道后直接让印度破防,如此一来两者结合来看,印方此时抛出官方提议,颇有几分借力打力、争夺话语权的意味。
不过不管战术是多变的,但战略是持久的,无论印度表现出的是“务实”还是“狡诈”,其背后那个根深蒂固的战略思想从未动摇。 这个思想有人称之为“南亚霸权”,也有人叫它“大巴拉特主义”。 名字不同,内核一致,印度必须成为南亚次大陆无可争议的主导者并以此为跳板,在全球舞台上谋求与其体量相称的大国地位。
对边境领土的野心,是这个大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任何所谓的“让步”,都更像是为了实现更大野心而采取的策略性迂回。 这种思维也体现在其全球布局中,当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不顺时,向中国示好,可以作为经济上的后备方案。 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莫迪正马不停蹄地出访亚非拉国家,试图效仿中国的模式,建立一个独立于中国的“关键矿产供应链”,以此来对冲中国在稀土等资源领域的巨大影响力。
似乎所有的动作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在与中国的长期竞争中,积累更多的筹码。 只不过结果显而易见,面对印度的这套组合拳中国显得异常冷静,因为我们的战略棋盘上,当前的焦点根本不在南亚。 中国的战略重心在西太平洋和台海问题上,与这个核心利益相比,稳定中印边境,本身就符合中国的战略需求。
一个和平的西南大后方,能让中国集中更多精力,去应对东面真正的风高浪急。 更何况时间在中国一边,边境的暂时平静,为中国继续加强西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后勤保障和军事部署能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而且,印度在制定西线战略时,永远无法绕开一个关键变量——稳固的中巴战略协作关系。新德里任何试图“稳住北、敲打西”的算盘,都必须考虑到这个变量的存在。 中国的姿态,不会因为印度的某个提议而动摇这条牢固的阵线。 所以印度的这份提议,无论包装得多么精巧,最终还是要放到地缘政治的硬实力天平上称一称。 喜马拉雅山脉沉默不语,它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棋盘上的风将吹向何方。
参考资料: 1.观察者网:《印度外长“狂言”:邻国要么合作,要么付出代价》 2.观察者网:《印度防长称中印应推进边界划定工作外交部回应》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 关注 ”,不错过下期分享。
哈福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